这本书主要是把精力放在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上面,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使生活更加美好

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种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,当我们褪去隐藏的精神暴力,爱将自然流露。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,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。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。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。

一共分为13章,分别是 第一章:让爱融入生活,第二章:是什么蒙蔽了爱?,第三章:区分观察和评论,第四章:体会和表达感受,第五章:感受的根源,第六章:请求帮助,第七章:用全身心倾听,第八章:倾听的力量,第九章:爱自己,第十章:充分表达愤怒,第十一章: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,第十二章:重获生活的热情,第十三章:表达感激。

接下来将以上述的顺序来阐述。

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“暴力”的,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。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。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,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。我们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,又尊重和倾听他人。听到批评时,我们一般会申辩、退缩或反击。然后,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、感受及需要,而不反驳他人,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,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。

非暴力沟通的要素:首先,留意发生的事情。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?不管我们是否喜欢,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,而不判断评估。接着,表达感受。例如受伤、害怕、喜悦、开心、气愤等等。然后,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。最后,提出具体的请求

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。它鼓励倾听,培育尊重与爱,使我们情意相通,乐于互助。

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。我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,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,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。比如下面的这些沟通方式:

道德批判 :用道德标准来批判人,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,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。道德标准的形成是由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所决定的。这样的评论实际上暗含了我们的价值观和需求。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和道德批判混为一谈。如果,我们从小学习爱的语言,那么我们就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,而不是指责别人

进行比较:与他人去进行比较,比较也是一种批判。

回避责任:我们对自己的情感,思想和行为负有责任。可是,人们广泛使用“不得不”,“你让我”等短语。此时,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。我们可以用负责人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。比如“我选择,是因为我想”。

强人所难: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:如果不配合,他们就会受到惩罚。我们需要区分请求和命令。另外还有一个想法:我们认为有些行为奖励,另外一些行为必须受到惩罚。这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。

如果我们不区分观察和评论,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。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做任何评论。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评论重要性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,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。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,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环境中的观察。负面标签的消极的影响很明显,比如说“懒惰”和“愚蠢”这样的词。“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”—-克里希那穆提

[table caption=”区分观察和评论” width=”500” colwidth=”150|200|150” colalign=”left|left|left”]
表达方式,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,区分观察和评论
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,你太大方里,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,我认为你太大方了
把对他人思想,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可能,她无法完成工作,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。或她说“我无法完成工作”
把预测当作事实,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,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
缺乏依据,米奇花钱大手大脚,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

评论他人能力时,把评论当作事实,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,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,欧文没有进一个球

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,把评论当事实,索菲长的很丑,索菲对我没有吸引力

[/table]

[table caption=”经常和很少这些词也会混淆观察和评论” width=”500” colwidth=”150|200|150” colalign=”left|left|left”]

评论,观察

他很少配合我,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,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

他经常过来,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

[/table]

区分感受和想法,比如“我觉得我吉他谈得不好”是想法,“作为一个吉他手,我有些失落”是感受。当我们说“我觉得”,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,而是在表达想法。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,但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。听到不中听的话,有四种选择:

第一种:认为自己犯了错。第二种:指责对方。第三种: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。第四种: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

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、愿望、期待以及想法,我们不再指责他人,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。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,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的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;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反应。

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:

第一阶段“情感的奴隶”: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—-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。

第二阶段“面目可憎”:我们发现,为他人的情绪负责,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太大。想着日子过得这么憋屈,我们可能会很烦恼。

第三阶段“生活的主人”:我们乐于互助。我们帮助他人,是出于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、内疚或惭愧。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

请求帮助时,清楚的告诉对方,我们希望他们什么。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,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,不知道我们到底要什么。我们要明确我们谈话的目的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我们的意思别人的理解可能是两回事,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,我们就需要得到反馈。当对方给予我们反馈,表达我们的感激,如果对方不愿反馈,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。了解他人的反应:(1)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(2)对方正在想什么(3)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。区分请求和命令

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他人,已使他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利益,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。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

为了倾听他人,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。遭遇他人的痛苦时,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,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。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,听到的确实安慰和建议,那么,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。我们需要倾听别人此刻的(a)观察(b)感受(c)需要(d)请求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,感受,需要和请求之后,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。询问前,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。比如用“我有些困惑,我想知道你指的是哪件事。告诉我好吗?”替代“你说的是什么事”。如果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告诉他人我们真处于痛苦中,我们无法估计他们的感受和需要,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。同时我们需要(a)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(b)大声地提出请求(c)换一个环境。

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,因此,我们有时会发现运用非暴力沟通是富有挑战性的。然后,通过倾听,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,这会使自我表达容易些。别人生气时,要倾听,不要说“但是”,“不过”。倾听有赖于我们体会他人的能力。

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。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?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方面。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,那么,自我评价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习,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。

当我们表示不完美时:一般我们都会自责,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。一旦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,我们不再感到羞愧,内疚和沮丧。而开始体会到别的感情。不论它们是忧愁、失望、恐惧、悲伤、挫折感或别的—-其目的都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和追逐梦想。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。一旦专注与尚未满足的需要,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。反之,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,我们不经难以找到解决方法,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。

用“选择做”来代替“不得不”,不论你选择做什么,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。如果我们仅仅是(a)为了钱(b)为了得到赞同(c)为了逃避惩罚(d)不想感到羞愧(e)为了避免内疚(f)为了履行指责。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的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。

接下来是我们如何表达愤怒。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,我们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—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。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,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,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。我们无需压抑愤怒,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愤怒也就不再存在。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,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。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,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。表达愤怒的步骤:(a)停下来,呼吸 (b)留意我们的指责 (c) 体会我们的需要 (d)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。 在大多数情况下,表达自己之前,需要先倾听他人。入股偶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,他们就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。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,并表达我们的理解,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,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。越是能倾听他人,也就越有机会被倾听。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,我们就会发现彼此共通的人性。

在非暴力沟通中,我们有时需要使用强制力,我们使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对方。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时,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力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,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。

表达感激的三个部分:

(1)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

(2)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力满足

(3) 我们的心情怎样?

当别人对你表达感激时,和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—-既不自大,也不假谦虚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