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属于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的读书笔记,最近花了一个月,看完了前面两篇(阅读的前三个层次),在此进行记录

本书目的是:如何选择好书,以及利用一系列方法,将书本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

阅读是一门艺术,所谓艺术,只属于那些能养成习惯,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,了解规则,依照规则行事

头一次阅读一本书的时候,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,先读完整本书

阅读的速度有很多种,针对不同的书,使用合适的阅读速度即可

阅读分为四个层次

  1. 基础阅读/初级阅读。要求:识字,能够知道特定句子的意思。
  2. 检视阅读。要求:了解书本的主旨,以及书本的分类。特点: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,并抓住书的重点,学到书的表象所交给你的东西。(层次一专注,句子的意思,层次二关注整本书的意思)该阶段可以用来选择一本书
  3. 分析阅读/全盘阅读/完全阅读。要求:专注,对自己有要求。特点:追求理解,目标:提出系统问题,咀嚼以及消化一本书(层次二的阅读时间有限,层次三时间无限)
  4. 主题阅读/比较阅读。要求:架构一个在哪本书中都没有提到的主题分析。最主动也最花力气。
    检视阅读的一些建议
  • 先看书名,然后看序以及副标题。关于看书名,比如《罗马帝国的衰亡史》的第一章为什么是“安东尼时代的帝国版图与武力”,而没有提到罗马共和国。书名写着“衰亡史”,当然就从鼎盛时期开始,一直到帝国衰亡为止
  • 研究目录页,了解整本书的架构。目录就像旅游的地图一样,很多书会在目录页给出章节的要旨
  • 查看索引部分,可以快速的评估书本涵盖的议题范围,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
  • 阅读出版者的简介(经过这四个步骤,基本对一本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,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往下读)
  • 挑几个看起来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读
  • 在书中随便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篇章,段落来读。留意书本最后的几页,很多作者都会在最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重新整理一遍
   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?不断的提出问题,并从书中找到答案,下面包括四个主要问题:
  1. 整体来说,这本书在说什么
  2. 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,怎么说的
  3.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?是全部有道理,还是局部有道理
  4. 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
   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。

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,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,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–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–就是要下来。这也是读书做笔记的一个重要原因,做笔记有如下几点好处

  • 保持清醒,做笔记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思路的过程
  • 做笔记是用语言表达思考,思考是主动阅读的体现(如果有人说知道书在说什么,但是写不出来,就没有真正的理解)
  • 能够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
    做笔记可以采用的方法:

  • 画底线。在重要的句子下面画线

  • 空白处做记号(星星或者其他符号)
  • 空白处编号
  • 空白处记录其他地方的页码
  • 关键句子圈出来
  • 空白出做笔记(提出的问题,找到的答案,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写下来)
    笔记可以分为如下三种:
  1. 结构笔记:主要记录全书的架构,而不是内容–至少不是细节
  2. 概念笔记:针对书本内容,概念的笔记
  3. 辩证笔记:针对异常讨论情景的笔记(针对主题阅读)
    在学习阅读的艺术过程中,分为不同的动作(或过程),为了能够连贯的使用所有的动作,需要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动作,才能分出精力将所有的动作结合起来,表现出一个顺畅的行动。

分析阅读

分析阅读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规则

  1. 知道自己在阅读哪一类书,越早越好,最好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
  2. 使用一段话概括整本书的内容(强调整体性)
  3. 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,并说明它们如何按照一个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(强调复杂性)
  4.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(这本书想说的东西)「前四个规则,帮助你了解整本书在说什么」
  5. 找出重要的字词,并与作者就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达成一致
  6. 找出一本书最重要的句子,并找出其中的主旨
  7. 找出书中说明论述的段落。如果没有明确表达出来,设法通过重要的句子架构出来
  8. 找出作者的解答。解决了什么问题,什么问题没有解决,什么问题解决不了「中间四个规则帮助读者了解整本书的详细内容」
  9. 对书本做出评论,在评论之前要能肯定的说“我了解了”
  10. 理性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,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。我们必须用来沟通的语言是不完美的媒介,被情绪遮盖着,被个人喜好渲染着,被不恰当的思想穿梭着
  11.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,评论得有理论支撑「评论会让你了解,书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吗?有意思吗?」
    知道书籍的分类,是为了能够使用更合适的阅读方式来阅读,每种类型的书籍都有其独特的阅读方式,通过查看书名,副标题,目录,序,摘要以及索引等可以基本对一本书进行分类。

仅知道分类是不够的,还需要知道每一类书籍所讲的内容是什么,只有自己对规则清楚明白,才能简单明白的运用规则

书籍大类可以分为 实用性 和 理论性,其中简单的描述为实用性的书籍核心在“How”,也就是如何做;理论性数据核心为“What”,关注是什么。

要让知识变成实用,就要有操作的规则,一定要超越“知道是怎么回事”,进而明白“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,应该怎么利用它”,这也是知和行的区别。

每本书都有属于其自己的骨架,这可以帮助你发现任何一本书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规则,骨架是整本书的脉络,其他地方则是血肉。对于整个骨架,需要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,找出书籍的骨架是读者的责任。规则二通过细分,可以得到规则三;想要运用规则二,你得先运用规则三。

接下来是需要深入的理解整本书的详细内容了,在理解详细内容的时候,首先需要在字词的含义上和作者达成一致,至少要就关键字词的词义达成一致,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。这需要读者先找出关键字词,然后再和作者就关键字词的含义达成一致。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方,含义可能就不一样,比如“阅读”可能指 a)为娱乐而阅读 b)为获得资讯而阅读 c)为追求理解力而阅读。

找关键字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:1)让你头疼的字词;2)专有名词,每个领域都有专有名词,需要根据相应的领域知识,来寻找相关的专有名词;3)作者与其他人有异议的某个字词,当作者告诉你某个特定的字词被别人用过,而他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用法时,这个字词对他来说就意义非凡。找出关键字词,是为了能够就这些字词和作者在意思上达成一致。

关于关键字词的含义,有两种主要的可能:a)同一个词在书中的含义保持一致;b)同一个词在书中的含义有多个。对于有多重含义的词,需要知道各种意思之间的关联和区别,以及根据上下文来推敲到底使用哪种意思,用上下文中自己已经理解的所有词句,来帮忙推敲你所不理解的词义。

接下来就是找出关键句子,以及关键句子的想表达的主旨和支持主旨的相关理由,如果没有理由,主旨则只是作者的个人想法而已。关键句子即作者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,以及这些判断的理由。找到关键句子之后,需要区分其中不同的主旨,可能在一个长句中包含多个主旨,比如下面这句话

一个君王就算无法赢得人民的爱戴,也要避免憎恨,以唤起人民的敬畏;因为只要他不剥夺人民的财产与女人,他就不会被憎恨,也就可以长长久久地承受人民的敬畏。
这句话包含两个主旨:1)一个君王要引起人民敬畏的原因是,只要他不被憎恨,就能长长久久地被人民敬畏着。2)不剥夺人民的财产和女人,就不会被憎恨。

找关键句子,以及主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可能会感到困惑,会有很多问题,这是很正常的。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是阅读的一部分本质,如果阅读过程中不能提出问题,也就不能获得新的视野。如果感到困惑,就在你感到困惑的地方停下来,慢慢体会。

如果判断你懂一个句子的主旨

  • 用你自己的话将句子的意思描述一次(可以理解为翻译)
  • 进行举例,或者虚构相应的例子
    如果有些段落没有任何明显的关键句子,那么就需要读者自己从这些段落中,找出一些相对关键的字词,按照顺序进行重组,然后提炼出主旨。

在寻找关键句子的过程中,读者需要注意:a)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一些声明,有些声明包含读者为什么要接受作者观点的理由;b)找出论述中的假设(为了得到结论预设的立场),公理(大家都同意的论述),有根据的论述(有理论支持的论述)。

如果你完成了前面的八个规则,知道了一本书的整体架构,整体在说什么,细节上在阐述什么,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对这本书进行评论了,对一本书进行评论之后,才算主动阅读整个过程的完成。

如果一本书是在传递知识,那么作者的目标就是指导,读者得在读完书之后评论作者的指导是否正确,合理,有哪些不足。如果不能够自发的运用独立的判断力,并进行合理的评论,那么就学不到什么东西。评论要求读者不能盲目的跟从作者的观点,得在某些观点上有认识上的不一致,才能在最后提出有意义的评论。

在评论之前,必须了解书中内容,你得在评论前诚实自信的说“我懂了”,否则你在评论之前还有一堆的工作需要做。如果你想评论说“不懂”,也得是在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,才有理由说这样的话。如果一本书有其他书作为基础的话,你还得看过那些基础书籍。

在评论的过程中,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,都得摆事实,有理论依据,不能有预设的立场和个人的情感在里面,不能为了评论而评论,评论应该是客观,理性的。

争论是不可避免的,是一个教导和受教的过程,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解决的。如果在评论的过程中遇到争论,需要就争论的点达成理解上的一致,不要因为对词句的误解而引发争论。

对于争论/辩论,需要参与的人员做到:

  • 理性,不能感情用事
  • 把自己的假设和前提摆出来,不能因为假设或者前提还争论(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,需要每个人能够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理由都里出来,因为有些假设在自己看来是很正常的,但是他人却完全不知情)
  • 争论过程中有出现盲点,对于这些情况,要尽量做到不偏不倚(摆事实,摆依据)
    当我们对一本书进行评论说不同意书中观点是,可以试着从如下四方方面进行说明:
  1. 知识不足,作者缺少一些解决 TA 想解决问题的预备知识
  2. 知识有误,作者的理论不正确
  3. 推理有误,作者的理论依据不能推到出相应的结果(如果依据为 A,结果为 B,可能的情况有,A 和 B 没有任何关系;A 只是引发 B 的一小部分条件;A 和 B 相互影响
  4. 分析不够完整,没有完全解决作者一开始提出的问题,或者没有完善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。
    在评论之后,你知道,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什么,解决了哪些问题,哪些问题是暂时没有解决的,哪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,以及相应的依据。

这里只是对书中前两篇的内容进行了一个粗略的概括,由于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,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点未总结到。另外书中还有第三篇,介绍具体的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,以及第四篇:主题阅读。如果有空话,建议自己入手一本书,进行阅读学习。另外对读史书,推荐吕思浩老师在《史记:秦始皇》中说介绍的一种方法,把自己放到书中人物的场景中,看自己会如何处置,然后和书中人的处置方式进行厉害关系的比较,以及在自己处理事情的时候,考虑如果是书中人,会如何做。

Comments